尊敬的老師、親愛的同學們:
大家好!我是24會計2班的李靜珊,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“文明如春 禮潤心田”。當“老師好”“同學早”的問候在走廊回蕩,我們總能感受到文明禮儀如春風般滋養著每個人的心田。五千年的華夏文明,從未離開過“禮”的浸潤——它是《禮記》中“禮者,天地之序也”的哲思,是《論語》里“不學禮,無以立”的箴言,更是鐫刻在我們基因中的精神密碼。
想起在今年春晚舞臺上,年僅7歲的林熙悅小朋友在歌曲《登高》里的舞獅表演,大放異彩。林熙悅4歲起就跟著父親練習舞獅,去年春節期間,她在路邊獨自練習舞獅時,紅燈間隙,偶遇專業舞獅隊,隊員們紛紛為她敲鑼助威。紅燈變綠,舞獅隊即將離開,林熙悅不舍又感激,最后以一連串流暢的“獅子三擺頭”回禮,以此表達對舞獅隊哥哥們的感謝與敬重,這暖心一幕曾感動無數網友。
林熙悅小朋友用傳統的“獅子三擺頭”回禮致謝,展現的是中華禮儀最本真的模樣,而這樣的文明之光,同樣在我們身邊綻放。食堂阿姨遞過餐盤時的一聲“謝謝”,球場上碰撞后的一句“對不起”,教室里最后一個離開的同學輕輕關燈的舉動,校道上同學們彎腰撿起紙屑的瞬間......這些細微處的禮讓與尊重,讓我們的校園成為《詩經》中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的君子之地。
站在國旗下,我想起梁啟超先生的話:“今日之責任,不在他人,而全在我少年。”讓我們每一個人都做到:對迎面而來的師長主動問好,讓“請”“您”成為交流的底色;用雙手傳遞物品,讓謙遜融入每個動作;即便面對誤解也能溫言解釋,讓寬容化解矛盾。當文明的星火在你我手中傳遞,終將匯聚成照亮時代的火炬。最后,請允許我化用王陽明先生的話與大家共勉:知行合一處,禮義自然明。愿我們都能成為文明長河中的一朵浪花,讓禮儀之邦的風范,永遠在青春的熱土上生生不息!
以上是我國旗下的演講,謝謝大家!